新聞來源:國務院國資委網站
2018年1月4日,在京舉行“100億立方米復雜地質條件天然氣地下儲氣庫成套技術及工業(yè)化科技成果鑒定會”。鑒定委員會的院士和專家認為,我國復雜地質條件下大型儲氣庫選址和建庫技術國際領先。這標志著我國天然氣工業(yè)發(fā)展的一大瓶頸技術獲突破。
我國地下儲氣庫建設面臨重大技術挑戰(zhàn)。國外90%地下儲氣庫埋深小于2000米,構造完整。而我國主要天然氣消費區(qū)的地質構造復雜、破碎,埋深普遍大于2500米,儲層非均質強,選址與建庫難度大,必須解決“注得進、存得住、采得出”等重大難題;注采氣井儲層壓力低,巨大的拉伸力和擠壓力交替作用到地下儲氣庫,對鉆完井工程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;國內缺乏地下儲氣庫高壓大型注采核心技術;安全運行風險大。
2000年起,中國石油組織2000余名科技人員深入研究,形成了地下儲氣庫選址技術、地質方案設計優(yōu)化技術等4項創(chuàng)新成果,支撐了我國復雜地質條件儲氣庫建設。專家表示,我國現(xiàn)有儲氣庫25座,中國石油擁有23座。
中國石油建設地下儲氣庫的創(chuàng)新成果,應用于北京、新疆等地22座地下儲氣庫的建設,刷新了地層壓力低、地層溫度高、注采井深、工作壓力高4項世界紀錄。儲氣規(guī)模達400億立方米,相當于三峽水庫的蓄水量;冬季調峰能力超百億立方米,最高日調峰量近9000萬立方米,相當于全國最高日用氣量的1/10,惠及10余省市2億人。
中國石油建設地下儲氣庫,開拓了我國復雜地質條件下儲氣庫技術創(chuàng)新之路,奠定了我國天然氣戰(zhàn)略儲備格局的基礎,推動了我國由采輸氣調峰向地下儲氣調峰的轉型升級。